胃结肠反射是指进食以后胃充盈可以反射性地引起结肠蠕动增加,从而将内容物推向直肠,引起排便反射。有研究发现,胃结肠反射持续的时间可以达到40-50分钟。
值得一提的是,胃结肠反射的持续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好,过长,就像高速奔跑的汽车刹不住一样,容易导致腹泻;过短,就像汽车没油一样,容易导致便秘。
有关排便时间,我们的老祖宗其实早就发现了这里面的规律,比如《黄帝内经》上的十二个时辰养生法写道:“卯时大肠经旺,利于排泄,宜喝水。”卯时就是指早晨5点到7点。
对于杨女士这样的人群,本身有好的排便习惯,但是由于自己长期憋大便,导致排便习惯改变,排便时间也变得毫无规律,一定要警惕的是,如果排便习惯发生改变,排便时间变得不再固定,那么便秘发生的风险也可能越高。
如何才能让排便习惯重新规律,我们就需要排便练习。
什么时候去练习呢?如果你掌握了身体活动的规律,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了,由于起床或早餐后是肠蠕动最活跃的时刻,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练习排便,收获会更大。
排便是一气呵成的过程,对于一个排便正常的健康人来说,排便时间往往能控制在3-5分钟,这简直是速战速决,但对于便秘的人群来说,排便时间是无限制延长,有的人可能坐在那里或蹲在那里,1-2个小时都排不出来,排便持续的时间太久,很容易导致痔疮、肛裂等疾病发生的风险。
由于排便受到大脑的控制,所以我们应该聚精会神地来做这件事,很多人在排便的时候玩手机,这样做,非常不利于排便反射的建立。
不要指望一两次就能养成良好的排便反射,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,良好的排便反射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,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,我们通过反复练习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时间点,与大便建立良好的默契关系。
熟悉排便过程后,你很容易得知直肠里有丰富的感受器,当大便充满直肠的时候,就会刺激这里的感受器,随即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,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。不妨想想看,总是去憋大便,时间长了,直肠里的感受器对大便的刺激就会出现没反应,不应答的现象,这种现象会让直肠里的大便越积越多,你却没有便意。
对于排便而言,牵一发而动全身,如果一个环境出了问题,时间长了,其他的环境也会出问题,大脑反复收到错误的指令,就会错误地判断你根本不需要排便。
由此可见,长期憋大便,真的不是一种好习惯。
由于排便的时间很短暂,仅仅持续3-5分钟,所以一旦有便意,你不去排便,可能就会错失最佳的排便时机,导致要排的时候不排,想排的时候又排不出来。
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,到了排便的时间自己可能还在外面溜达,于是到处跑着去找厕所,那种痛苦真是一言难尽。
一方面,在不适合的环境里,强行控制住自己的排便冲动,另一方面,大便在不停呼喊:“主人,快放我出去!”
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,所以无论你在什么地点,都一定要合理安排。
比如你在早上九点左右排便,那么提前,你就应该处理好手头上的工作,比如你去了陌生的地方,但很快就要到排便时间了,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,找到公共厕所,避免便意来临的时候自己到处去找厕所。
由于排便受到大脑的控制,而周围的环境又影响着大脑指令的下达,所以,我们一定要给排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,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顺利排便,这就是一次完美的排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